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243个红手印,只为留下驻村工作队

2023-06-27 03:42:57 来源:湖北日报

近日,时值湖北省驻村工作队两年一次的轮换期,长江委接到定点帮扶村——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石柱村的一封挽留信。挽留信的最后,243个村民代表的红手印,铺满四页纸,只为挽留三名长江委驻村干部。


(资料图)

“刚开始不太信任,后来有事没事都喊他们”

宜昌市秭归县石柱村,面积18.79平方公里,是秭归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进入村庄,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缓缓流淌,牛羊正在河边饮水。村民李玉川告诉记者,这条河叫花桥河,一年多前河水土流失严重,尤其夏季汛期的时候污泥浊水,“能让多年的浑水变清变美,多亏工作队帮了忙、用了力。”

从2021年起,工作队多次现场实地考察,召开技术审查会,督促项目审批立项,2022年开始实施花桥河生态护坡、水土保持、微景观治理等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综合治理。不仅如此,以往河边没有任何遮挡,现在全都加上水泥雕花护栏;以往村里面没有路灯,现在安装了路灯、监控……类似的变化还很多,而这些变化的原因,来自于两年前的一纸任命。

2021年,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长江委继续负责帮扶秭归县,帮扶村调整为九畹溪镇石柱村。通过优中选优,由长江委长江设计集团倪凯军担任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与政法局郑耀兵、陆管局吴伟共3位优秀干部一同入驻石柱村。

“刚开始我以为驻村工作队是搞形式主义,他们上门时,感觉不太信任。”提起这事,村干部马学忠有点不好意思,他说没想到工作队做事情总是冲锋在前、以身作则,真情实意地为村民解决难题——去年天气干旱的时候,眼见山上一些村民家没水了,工作队和村民一起抬水管、装水管;81岁的独居老人杜祖松家里的床板塌了,工作队买了新床搬过去,临走时还帮老人把家里打扫了一遍……从怀疑到认可,从不理解到一心支持,工作队的真情实意感动了石柱村村民,“后来有事没事都喊他们。”

“从输血到造血,他们给村里办事用了心”

发展道理千万条,最为稳定是产业。

石柱村致富带头人郭飞介绍,石柱村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特色不明显,工作队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广油菜、水稻轮种,高海拔地区种植蔬菜。同时,村里面修复灌溉水渠、推行“旱改水”,昔日零散的坡地、旱地,蜕变成优质冷水稻丰收田。沿着河边往山上走,有一片50亩的经果林,桃李正在培育中,“这里以前是荒废的,倪队长他们来了重新规划,又帮忙申请到了前期资金支持。”郭飞算了一笔账,50亩地三年后挂果,按照目前市场采摘价6-8元,丰收挂果收益高达90万。

行走在被大山包围的石柱村茶园,村民正忙着采摘茶叶,采摘后送往河边的茶厂“圣天庄园”进行加工。“多亏倪书记和工作队一直鼓励支持,庄园才有如今的盈利局面。”向长双是圣天庄园市场主体负责人,打造了“圣天茶”“圣天米”等农副产品品牌。

向长双介绍,工作队帮忙联系专家,给村民开展电商技能培训,现在直播是新风口,他以后打算直播卖货了,用好电商的“新锄头”。

“驻村”更要“驻心”,“输血”更要“造血”。2021年以来,工作队连年邀请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人才中心、机关服务中心等单位进村开展捐赠图书、人才培训、助学帮扶,提升乡村振兴的战斗力。

村庄靓了,产业搞上去了。2022年,石柱村获评“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北省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宜昌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村”“清廉村居市级典型村”。

“多年没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工作队解决掉了”

石驻村的水源位于深山密林中,水源下渗严重,存在季节性缺水。2022年,长江委买断向家湾水电站产权作为石柱村环形公路区域永久水源供水工程,增设3000米供水主管道,解决了石柱村村民的用水难题。

除了“用水难”,地势偏远的石柱村同样“看病难”,工作队驻村联系长江医院进村坐镇诊疗。不到两年时间,长江医院先后三次送医下乡到石柱村,共诊疗1400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100多个品种。

“为了修路,上门七八次给我做工作。”村民高克华谈起工作队帮村民家修路的事情。

“我担心他们是说说而已。”高克华说,2021年工作队上门了解情况后,不到半年时间,到他家的水泥路就修好了。今年,高克华专心在家养猪,平整的水泥路到家,猪贩愿意去他家收猪了。“我是不同意工作队走的,村里面要写挽留信,我立马就摁手印了。”高克华激动地说起摁红手印的过程。今年3月22日,倪凯军告诉村委会主任,自己和其他两位队员可能面临工作上的调整,村民急得直跺脚。于是,村里有人提议大家一起签字、按手印,送到“上面”去。当晚,三位村民代表共同执笔完成了挽留信。

6月底,工作队的三名队员即将驻村期满,新一轮的队友将接续他们的工作。为确保新一轮工作队平稳过渡、有序衔接,两轮工作队共同驻村半个月,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

(湖北日报通讯员 方历娇 邵明磊 秦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