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任丘市史村:蔬菜种植和工业加工 “双腿”走出致富路

2021-07-29 11:06:08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任丘市史村把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实施蔬菜种植和工业加工双腿走路,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创建工作同步推进,实现了环境美、产业兴、百姓乐

“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美丽乡村”……年来,任丘市石门桥镇史村屡获表彰,仅国家级荣誉就有4项。史村把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经济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环境变美了、产业兴旺了,当地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任丘市石门桥镇史村的街心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荷塘美景。驻足塘边,放眼望去,荷叶摇曳起舞,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这里几年前还是一个废弃坑塘,过去一到夏天就蝇蚊成群、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生活。”史村党总支书记王培德说。如今,坑塘里栽种了荷花,坑塘边种上了花草,春天看叶、夏天赏荷、秋冬采藕,这里成了村里最聚人气的地方。

年来,史村从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气化等5方面整体提升人居环境。

2012年,村里进行了道路及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水泥路面全部硬化,道路两侧安装路灯、彩灯200余盏,安装高清监控探头80余个;

2013年,村里投资500万元完成天然气入户工程,让村民告别了“屋顶天天冒黑”的历史,实现了“做饭和取暖,干净无污染”的新生活;

2014年,史村将最脏乱的闲置地和废弃的坑塘改造成干净整洁的公园广场,铺设排水管道3000余米,完成全村500多户厕所改造。配备垃圾清扫车、洒水车,在主干道两侧放置垃圾箱,以“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

2015年,建设1000方米新村民中心,硬化道路两侧5000方米。购置10万余株优质观光树,在公园广场铺设草坪。投资290万元,建成占地40亩的新集贸市场;

2017年,建成占地200余亩的生态采摘园,种植苹果、核桃、海棠等果树9000余棵。

……

而村里的新民居工程,更是让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2010年,史村投资2000万元启动了新民居建设,7栋居民楼拔地而起。

“农业+工业”

两条腿走出致富路

史村现有人口2600人,耕地2980亩。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村民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开始种植蔬菜。随着华北油田落户任丘,油田职工对蔬菜的需求量大、品质要求高,村“两委”班子及时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商议发展蔬菜种植事宜。他们研究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定期培训,多次组织蔬菜种植大户和致富能手到外地学种植经验,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全村2000多亩耕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浇灌、统一收割。

进入新世纪,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90%以上的村民从事蔬菜种植,种植面积达1300亩。2001年,村“两委”积极筹建集贸市场,为菜农在家门口搭建了一个交易台,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的种植热情,大家的收入更上一层楼。

随着经济的发展,单靠种植蔬菜已远远不及周边工业村的整体实力,王培德审时度势,提出了“蔬菜种植和工业加工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新思路,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和链轮工业协会,得到史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响应。

利用邻石门桥工业园区这一全国摩托车链轮基地的地缘优势,史村整合部分土地用于工业小区建设。100多处各类工业摊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快形成了以摩托链轮、车库门配件为支柱的产业群。

文化创建

引领文明促进建设

史村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创建工作同步推进。在史村主干道以及公园广场醒目处,6300方米的文化墙引人注目,内容涵盖了党建文化、传统文化、孝文化、移风易俗、交通安全、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在耳濡目染下提升素质。

为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史村筹划建设了村史馆。馆内集中展示了史村的历史沿革、红色记忆、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等,通过了解家乡的发展史,进一步调动了村民富而思进的积极,促进了邻里和谐。

年来,史村奏响自治三部曲。村“两委”提倡移风易俗新风尚,将红白喜事规定纳入《村民自治章程》,号召全体村民自觉遵守。多次举办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教育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同时,辅以广场舞大赛,文明家庭、史村好儿媳评选,传统节日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史村的文化建设独放异彩。

“作为全国文明村的党总支书记,我将继续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坚守初心、凝聚力量,带领全村人民不断发展壮大蔬菜种植和摩托车链轮产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史村力量。”史村党总支书记王培德坚定地说。(记者 代晴 崔上 通讯员 陈子康 王微)

关键词: 任丘市史村 农业 工业加工 致富路 蔬菜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