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河市燕郊高新区的三河市新宏昌专用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景象:每隔15分钟,一辆二类工程车底盘就缓缓驶出组装车间。厂区内,一辆辆绿色车身的工程车依次排开……
2001年进入专用车市场的新宏昌,是目前国内以研发改装大型矿用车、水泥搅拌车、散装水泥罐车、不锈钢和铝合金罐车等专用车为主的专用车领军企业,年产量达到3万台。新宏昌持续加大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发投入,2017年以来,累计投资7000余万元用于生产自动化建设。2019年,公司自动化焊接率达到50%。
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众多像新宏昌一样的装备制造企业坚定发展步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为三河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蓬勃壮大增添亮色。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高端环节,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近年来,三河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据初步统计,全市有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276家,其中规上企业19家,涵盖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行业。2019年,三河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1亿元,税收5.3亿元,从业人员1.5万人,成为三河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三河市依托区位优势、积数年之功打造的特色主导产业。从2001年至今,该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并迅速向“智造”迈进,向“高端”升级,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扎实有力。
走进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的组装车间,装配工具碰撞声不绝于耳。
应用于电力电子行业的产品——纯水冷却单元正在进行组装。“疫情期间,同飞制冷持续加大新品研发与市场开拓,成功抢占电力电子行业温控产品市场,实现了公司营业额稳步增长。”该公司运营总监高宇表示,同飞制冷将纯水冷却单元由原来服务装备制造业,拓展到服务新能源行业和新能源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同飞制冷在国内工业恒温制冷设备行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产品占国内同行业份额80%,是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瑞士阿奇等国际知名机械制造企业全球唯一恒温设备供应商,企业拥有技术专利75项,专有技术20余项,2018年被评为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依托区位优势,越来越多的项目、企业加速集聚,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毗邻而居,三河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态日趋优化。三河科达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民用专用车辆及军用装备的研发、承制的企业,现拥有民用专用车、军用车辆装备、军用洗涤装备等40多个系列90多个品种的产品。公司不仅是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军民融合企业,同时也是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
“只有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产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三河市科工局副局长张建说,该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争取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原来的1%达到1.5%以上,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35%以上。
张建告诉记者,三河市把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与精准帮扶企业和推进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发展的政策制度,构建起了“奖补+扶持+引导”的“三合一”政策体系,为特色产业振兴增添了强劲动力。“争取到2022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6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张建说。
高端制造激活发展“后劲”。围绕北京市产业疏解和科技成果转化,聚焦特色产业集群现状,三河市正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为引领,编制完成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等规划,同时结合《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要求,完善发展相关组团功能,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努力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三河市发展最迅猛、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支柱之一。(记者 王洋洋 通讯员 刘伟)